2018年4月4日 星期三

淺說中醫(二)陰陽、五行、八卦 ~ !(上篇)

陰陽、五行、八卦 ~ !(上篇)

  說到陰陽、五行、八卦,大家就會想到風水、算命先生,僵尸道長、神仙鬼怪等,神秘兮兮的...停停停!!!真正的意思都不是這樣的~淪落至我族對自我文化的不了解,可歎可悲哉!這般誤解也要感激于電影小說的片面推廣...

  
「陰陽」的圖片搜尋結果
圖片來源于網絡

陰陽

  陰陽,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的某些事物和現象對立雙方的概括,即正與反的代表符號也。陰陽的最初含義是很樸素的,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經前賢的整理與發揮,總結為“水火著,陰陽之征兆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一般地說,凡是劇烈運動著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與火性質類似的,都可以歸類為陽或以陽的符號 “—”為代表;相對靜止著的、內收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與水性質類似的,都可以歸類為陰或以陰的符號 “- -”為代表。

  陰陽的特質,可概括為:

  1)陰陽的對立制約:陰陽學說認為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現象都存在著相互對立的,            又是統一的陰陽(正反)兩個反面。陰陽兩個方面的相互對立,主要表現于它們之間            的相互制約、相互消長。陰與陽相互制約和相互消長的結果,取得了統一,即取得了            動態平衡。
  2)陰陽的互根互用:陰和陽是對立統一的,二者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任            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而單獨存在,即陰陽圖中的陽中有陰(白魚黑眼),陰中有            陽(黑魚白眼)。正所謂“孤陰不生,獨陽不長”,有如有晝無夜,或有夜無晝,草            木皆不能生也。也因有晝,夜才得其所用;因有夜,晝才得其所用。
  3)陰陽的消長平衡:陰和陽之間的對立制約、互根互用,並不是處於靜止的和            不不變化的狀態,而是始終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調整而取得平衡,故說“消長            平衡”,如四季、晝夜的變化既是。
  4)陰陽的相互轉化:陰陽轉化是指陰陽對立的雙方,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下,            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轉化,即陰可以轉化為陽,陽也可以轉化為陰,即“物極必            反”。陰陽對立雙方之所以能夠相互轉化,是因為對立的雙方相互依倚著向其對立面            轉化的因素。但條件是主要的,沒有一定的條件,便不能轉化。

  這套理論在大部分情況下,只要是相互關聯的一對事物,或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都能適用(天文、人事、地理等)。將其引入于中醫學領域時,既是將對于人體人體具有推動、溫煦、興奮等作用的物質和功能,統屬于陽;對於人體具有凝聚、滋潤、抑制等作用的物質和功能,統屬于陰。

參考書籍:《中醫基礎理論》

2018年3月24日 星期六

淺說中醫(一) 什麼是中醫?

什麼是中醫?


  中醫一般指以古時候的漢族為主,在“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紋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之後,總結歸類後所創造的一套理論體系以認識解釋世界,在此理論指導下所創造的醫學,經過數千年的取精去粕,再薪火傳承至今,卻又有別于現今主流醫學,而自成一家的醫學,所以也稱漢醫。日本的漢方醫學,韓國的韓醫學,朝鮮的高麗醫學、越南的東醫學都是以中醫為基础发展起來的。

  中醫是一科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它承載着漢族古代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疗實踐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其主要有兩大特點:


一,整體觀念
       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整體,在結構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協調、相互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響著的。除了人體的整體性,中醫也強調人體與自然環境(季節氣候、晝夜晨昏、地區方域)也有密切關係,人類在能動地適應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鬥爭中,維持著肌體的正常生命活動。在這種自身內外環境的統一性,機體自身整體性的思想,就是中醫完整的體觀念

二,辨證論治
       證,是機體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的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所謂辯證,就是將四診(望聞問切)所收集的資料、症狀和體征,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以及邪正之間的的關係,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的證,是決定治療的前提和依據。論治,又稱施治,則是根據辨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是治療的手段和方法。辯證和論治,是診治疾病過程中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是指導中醫臨床工作的基本原則。其方法又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同病異治:是指同一種疾病,由於發病的時間、地區以及患者機體的反應性不同,或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所以表現的證不同,因而治法也不一樣。以感冒為例,由於發病的季節不同,如暑季感冒,由於感受暑濕邪氣,故在治療時常需用一些芳香化濁藥物,以祛暑濕,這與其他季節的感冒治法就不一樣。

  異病同治:不同的疾病,在其發展過程中,由於出現了相同的病機,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療。例如,久痢脫肛、子宮下垂,是不同的病,但如果均表現為中氣下陷證,就都可以用升提中氣的方法治療。


  由此可見,中醫治病主要的不是著眼于“病”的異同,而是著眼于病機的區別。但多數情況下都是一人一方,在不確定何證下,別因症狀與己相同,而贈己藥予他人服用,無功尚好,病進造業矣。

圖片來源于網絡

參考書籍:《中醫基礎理論》

2018年3月23日 星期五

淺說中醫序

  流傳了數千年的中醫,是否讓您感覺很神秘?醫籍的內容,陰陽五行八卦,是否讓您感覺很迷信?這麼古老的醫學,您是否懷疑在這科技發達的世紀,是否還實用?

  
圖片來源于網絡

  身為漢族,是否對卻中醫感到陌生?如是,可嘆也!曾幾何時,大街小巷老百姓,都略懂皮毛常識;甚者,鄰國都紛紛前來學習(如日本的漢醫,韓國的韓醫),遠播海外,救死扶傷。可如今,遭人評棄,漢族也占上了不少數。當然,其中也有其原由。

  首因,出自于對其體系理論不了解。因歷史因素,文革的破四舊,加上在現世紀教育里,大都以西方學術為主流,須知中西觀點自古以來就大大不同,兩者理論觀點很多時候是不能生搬硬套的。其次,因大眾對其不了解,讓非該專業的投機分子有機可入,造成市場的混亂,因而失去信心。

  故愚在此開篇,雖不能像大學專業那樣教您如何成為一名合格中醫生(目的也不在此),但希望能以此普及一些老祖宗的留下的基本常識(不限于中醫學),得以傳承,以去除迷思,以不至於困在煙霧迷宮中,延誤病情。因個人能力知識有限,會不定期更新,及有不當之處,請於指教。

時戊戌年乙卯月庚戌日百櫃檯崇樂撰